近年來,宣城市涇縣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推動建設開放美麗人文幸福新涇縣。該縣以青山為骨架、河流為脈絡、村莊為節點,連片統籌規劃,水域岸線同治共建,成功創建幕溪河、漕溪河2條河流為省級美麗河湖。
因地制宜,打造幸福河湖。大力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,按照省級幸福河湖示范點創建標準,全面梳理幕溪河、漕溪河防洪排澇、水資源保障、水生態環境保護、水文化傳承弘揚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,因地制宜、精準施策,高標準開展創建工作。同時,認真把握區域人文特征、挖掘河湖人文特色,厚植河湖人文底蘊,探索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河湖治理保護經驗,努力打造碧水清流、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湖。
綜合施策,改善河湖生態。編制實施“一河一策”,梳理河湖治理和保護的問題清單、目標清單、任務清單、責任清單,確定年度任務。大力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,重點對幕溪河城區段河道兩岸亂堆亂棄、涉河違建、開墾種植等現象進行了集中整治,印發了《關于限期清除城區河道管理范圍內菜地及農作物的通告》,對全縣16條主要河流《健康評價報告》和22條河庫(6座小一型水庫)進行管理保護。并積極推進河長履職巡河,及時調整了縣、鄉、村三級河長303人,其中縣級河長27名、鄉鎮級河長107名、村級河長169名。做到河湖“清四亂”常態化規范化,逐條逐項落實到人頭、細化到節點、明確到單位,確保全年河湖管理保護任務按期按質推進。完成整改河湖“四亂”問題26處,其中清除沿河菜地10余處、攔魚網3處、垃圾堆棄點3處、各類垃圾10余噸,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雜草灌木近6公里,真正做到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。
生態先行,建設成效顯著。幸福河湖建設與城鄉一體發展、自然人文凸顯、新時代美麗鄉村等有機融合,努力構建具有涇縣特色的幸福河湖新格局。在漕溪河與感坑河交匯處,通過修建堤頂步道、植樹種草進行綠化美化,在兩側堤岸上修建人行步道,種植行道樹;利用河邊荒灘荒地打造休閑節點,設立廊架、鋪設園路,有效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,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休閑娛樂,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也成為涇縣城鄉居民休閑的“后花園”“露營地”“打卡地”。圍繞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涇縣還以“活水穿城,活水潤城”,為城區居民生活、景觀和生態供水,美化城區總體形象定位,形成“活水穿城,活水潤城”的特色景觀風貌。入城渠道工程完成后,涇縣城區內的每條內河都將會有涅槃式的蛻變,融合一體。做到一渠河水入城來,“城中有河、河中有城”,繪就幸福河湖生態和諧的新畫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