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 id="j5pgh"><del id="j5pgh"><xmp id="j5pgh"></xmp></del></p>
            <track id="j5pgh"></track>
              首頁|新聞中心|電視點播|專題專欄|視聽|長三角 設為首頁|收藏本站
              蘇皖合作示范區和"一地六縣"合作區曬出成績單
              來源:宣城日報 作者: 發表時間:11-19 09:49

              蘇皖合作示范區和“一地六縣” 合作區曬出亮眼“成績單”

              11月16日,2022年蘇皖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廣德市召開,蘇皖合作示范區和“一地六縣”合作區曬出亮眼“成績單”,示范區和合作區累計推出52項一體化制度創新實踐成果和75個重點項目。

              制度創新破題“一體化”先行。產業發展方面,形成了“一地六縣”名優農產品產業聯盟、“一地六縣”數字長三角協同發展聯盟、“一地六縣”文旅聯盟等10項成果。其中,寧波舟山港宣城國際陸港開通海鐵聯運班列,形成陸海內外聯動、東中部雙向互濟發展新格局;基礎設施方面,形成了交通運輸部門聯席會議機制、省際鐵路沿線聯席會議機制、省際毗鄰公交聯運機制等5項成果。其中,牽頭建立“一地六縣”合作區交通運輸聯席會議制度,共同編制區域綜合交通規劃,全面等高對接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,以交通一體化為先導,打通長三角設施互聯“大循環”;生態環保方面,形成了聯合河湖長制、溧郎廣生態產品交易制度推廣機制等5項成果。其中,溧陽、郎溪、廣德聯合開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,三地建立聯合環境監測、聯合應急處置、聯合執法檢查等六項聯防制度,筑牢蘇皖合作示范區生態屏障,打造跨區域生態治理的創新樣板;民生福祉方面,形成了政務服務“跨省通辦”機制、共建“胥河情”“竹海情”教育聯盟等10項成果。在全省率先建立“異地代收代辦”新模式,與滬蘇浙等10省28市簽訂合作協議,辦理跨區域、跨層級“異地代收代辦”事項12.49萬件,為破解異地辦事難提供了“蘇皖經驗”。要素流動方面,形成了共建“一地六縣”(宣城)人才綜合體、職業教育一體化機制、知識產權保護一體化機制等12項成果。其中,發起成立了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聯盟,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、提高政策協同、優化交易服務,實現一把CA鎖投遍長三角;社會治理方面,形成了跨區域警務合作機制、區域突發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、“一地六縣”食品安全共建共享機制等10項成果。其中,建立蘇浙皖三省六地跨區域社區矯正協作機制,打通接邊地區社區矯正工作的堵點和難點,實現“1+1>2”的社會治理效能。

              項目建設引領“高質量”發展。近年來,示范區和合作區堅持“制度創新+項目建設”雙輪驅動,把項目建設作為制度創新的生動實踐和應用場景,推動制度紅利從“紙面”落到“地面”,全力推進75個重點項目,為示范區和合作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75個重點項目包括以溧寧高速溧陽段、寧杭高鐵二通道、G50滬渝高速宣廣段改擴建為代表的16個基礎設施類項目,以時代先進動力及儲能鋰電池、郎溪經開區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、固德威(廣德)新能源產業園等為代表的45個產業類項目,以洙漕河流域跨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、溧陽市生態創新館、長廣礦區生態修復項目等為代表的6個生態環境類項目,以長三角“一地六縣”人才綜合體暨人力資源市場、江蘇省中醫院溧陽分院、長三角醫療合作示范基地等為代表的8個公共服務類項目。(張驥 記者 蔣華)

              【責任編輯:柳生】

              用戶評論

              已有0人評論
               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
               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
               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天堂影视
                    <p id="j5pgh"><del id="j5pgh"><xmp id="j5pgh"></xmp></del></p>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track id="j5pgh"></track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