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早晨,青弋江面升起薄薄晨霧,江水流經中國宣紙的發祥地——安徽宣城涇縣丁家橋鎮。地處江畔的紫金樓宣紙廠曾是清代宣紙外運的重要碼頭,如今成為“曹氏”宣紙守根脈的地方,58歲的廠長曹建勤每天都要給宣紙打漿、配料。
作為宣紙、宣筆、徽墨、宣硯的原產地,宣城被稱為“中國文房四寶之鄉”。曹建勤介紹,曹家是宣紙世家,宋代末期,曹氏始祖曹大三和青檀“相遇”,從此奠定宣紙基業。曹建勤的爺爺曾是涇縣宣紙廠的股東之一,也是當時有名的撈紙師傅。曹建勤的父親13歲開始學習制紙。1980年,曹建勤高中畢業后便隨父親學習制作宣紙,1986年創辦宣紙廠,3年后注冊“曹氏”宣紙商標。
曹建勤曾為國家圖書館敦煌殘卷的修復、《永樂大典》的重印及故宮博物院的修繕特制過專用宣紙,還為啟功、韓美林等書畫家定制過宣紙。他還恢復了“羊腦箋”“古法玉版宣”“水印冰紋梅花箋”等傳統珍貴宣紙品種,其“古法宣紙的制造方法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。
31年間,宣紙將曹建勤的青絲“染”成了白發?!安恢挥X宣紙已經融入到我的生命里?!辈芙ㄇ谡f,從不起眼的一根稻草、一片樹皮變成潔白如玉的紙張,“紙壽千年”的宣紙不僅有生命,還有代代相守的精神。
宣紙掛歷、宣紙春聯、宣紙???.....臨近歲末,在涇縣電商產業園內,曹建勤的兒子曹立每天都要打包近2000單快遞。作為“曹氏”宣紙第二十八代傳承人,除了跟父親學習制造宣紙,他還通過搭建電商平臺擴大銷量,銷售筆墨紙硯及相關衍生品30余種?!安粌H要傳承,也要發揚。希望傳統文化制品能夠走進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?!辈芰⒄f。
文房四寶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來自香港的李育強到宣城發展。去年,李育強將家族經營的“百年老字號”友生昌筆墨莊開到內地,把文房四寶出口至國外的同時,也進口外國的紙、墨與大家交流?!耙郧岸际菑膬鹊貛ハ愀墼俪隹诮o日本、新加坡等國家,現在更方便了?!?/p>
李育強介紹,祖輩們是在廣東興寧做毛筆生意起家,后將市場轉到香港。當時,鋼筆尚未普及,學生們上課識字用的基本是毛筆,市場需求量較大,往往一進貨就達數千支。
“文房四寶在香港很有影響力,學生用毛筆練字,中老年人則練書法?!崩钣龔娬f,自己從小深受傳統文化熏陶,兒時在香港讀書時,就是拿毛筆寫字。
“無論在哪里,都很需要這些傳統文化,這種需求是不會斷的,是一種鄉愁?!崩钣龔娬f,文化沒有界限,未來,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,也想為中國文化在海外傳播盡自己的一份力。